详情

中国孔子研究院刘光胜授讲座记录

来源: 本站
2020-11-30

2020年1127日,中国孔子研究院刘光胜教授于国学院会议室开设题为“清华简与《尚书》学研究的新进展”的学术讲座。

 刘光胜(1973-  ),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儒学史研究,主持“出土文献与民本思想溯源研究”(19BZX056)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出土文献与< 曾子>十篇比较研究》、《清华简< 系年>与< 竹书纪年>比较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荣获“第三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香港文物市场抢救回一批珍贵的楚地竹简。据初步统计,清华简总数为2500枚(包括残片),其中整简的数量约1800枚。郭店简800多枚,上博简1200多枚,因此清华简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批战国时期典籍类竹书。在中国历史上,经、史类典籍的大发现有两次,一是孔壁中书,内容涉及《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多部典籍。二是汲冢竹书,涵盖《竹书纪年》、《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穆天子传》等文献。清华简为楚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竹书,是经史类文献的第三次重要发现,本次讲座立足学术前沿,讲述学界研究《书》类文献的新进展,彰显清华简对于《古文尚书》公案解决的重要学术价值。

    在讲座中,刘光胜教授先是从史学价值与经学价值对《尚书》进行概说。刘教授指出,《尚书》上起尧舜禹传说时期,下至秦穆公时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资料,是考察夏商周的一手资料。接着刘教授又介绍了清华简“书”类文献的概念、标准及范围界定,最后刘教授从《尚书》《逸周书》文本的重新解读、《尚书》的文体研究、分系研究、古文尚书成书过程和对清儒批判成果的重新审视来介绍清华简与《尚书》学史的历史改写,刘教授指出清华简的发现对《尚书》学影响巨大,使得整个《尚书》学史得以改写。

地址:深圳大学汇文楼一层
邮编:518060
电话:(0755)26536124 
传真:(0755)26536124
手机端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