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深大人文论坛第262期讲座在人文学院大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由来访的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主讲,讲演题目为“希伯来文化的‘启示’传统与古典希伯来文学的研究方法——以《诗篇23》为例”。
王立新,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希伯来文学、古代以色列民族史、西方文学与文化。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圣经学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古典与近东学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等学术机构学习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等。
此次讲座王立新教授讲授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结合《希伯来圣经》(音译为《纳塔赫》)讲解希伯来文化的“启示”传统;二是以《诗篇23》为例介绍古典希伯来文学的研究方法。
在第一部分中,王立新教授首先介绍了希伯来文化所具有的“启示”传统。在比较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宗教和神话历史的基础上,王教授讲道,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希伯来文化的实质是建立在唯一神信仰基础上的神本主义文化,这使得希伯来文化真正具有了超越性的层面,成为其“启示”传统的由来。这一传统的结晶便集中在以色列人的圣典——《希伯来圣经》的世代传承之中。王教授接着对《希伯来圣经》进行介绍,他讲道,《希伯来圣经》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和“作品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虽然成书于不同年代,但它们内在的精神则是一脉相承的,是一部反映古代希伯来民族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而以“摩西十诫”为代表的“圣约结构”则是这部《希伯来圣经》包涵叙事、抒情和思想逻辑在内的重心,其中,“启示”作为人与神立约的观念基础,神的启示便通过律法的形式得以颁布、流传,实现了希伯来传统中“神律”与“民律”、信仰和道德伦理的合一。
讲座的第二部分,王立新教授为在座师生详尽地解析了《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23》。首先是从诗体形式和时间要素上进行探讨,认为更多“综合平行体”的诗歌形式使得该篇承载了更为丰富的表达内涵,而侧重未来时态的动词形式又使诗篇具有一种时间上的开放结构。接下来,王教授从隐喻与意象、语词功能、空间场景的转化、抒情主客体称谓语词的转换、抒情主客体形象特征的变化这五个方面对《诗篇23》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作为国内希伯来文学和文化的知名学者,此次讲座王立新教授围绕《希伯来圣经》的相关内容,通过其详尽而饱含热情的讲演,为深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希伯来文明的精神盛筵,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学术修养和浓厚的研究热情也给在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讲座最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