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天地 >> 学术活动 >> 正文

深大人文论坛第245期讲座“‘自然’之今义与老子之古义”通讯

[2018-02-27]

    2017年4月14日,深大人文论坛第245期讲座在人文学院1100大会议室举办,此次讲座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刘笑敢教授,主讲题目为:“‘自然’之今义与老子之古义”。刘笑敢,1947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道家哲学、先秦思想、中国哲学史、近代思想以及经典诠释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庄子哲学及其演变》、《老子——年代新考及思想新诠》、《两极化与分寸感》等。此次讲座由人文学院李大华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刘笑敢教授通过广州北京路各朝代路基逐层累积堆叠的现象类比学术研究需要贯彻的方法原则,即对研究对象和内容要进行实然性的逐层剖析,从古今中外各种视角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这正是此次讲座中刘笑敢教授“自然”一词进行探讨研究的一个方法原则。

    关于“自然”一词,刘教授首先罗列了当代各大字典、词典的解释以及当代一些学者的看法,总结之,“自然”一词之今义更多地被赋予“天然”、“客观自然”、“自然界”、“非人为”等无关于人类活动、无关于人类自觉意识的含义。从中西文化交融的视角看,“自然”一词的含义又深受西语“nature”一词的影响,刘教授讲道,二十世纪初期西语“nature”与“自然”在翻译上的对应关系确立下来后,“nature”一词在西方文化中负载的相关含义便被源源不断地引介到“自然”一词中去,使得“自然”一词带上了浓厚的客观物质含义。另外像王国维等学者在深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下对“自然”一词所进行的阐述,对“自然”现代含义的成型固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接着,刘笑敢教授立足于“古今”这个维度讲解“自然”一词的含义在中国本土的演变,根据由近及远的顺序,刘教授分别列举了宋代程颐、朱熹,魏晋郭象、王弼,汉代河上公和先秦庄子对“自然”一词的理解和使用,体现了“自然”一词在老子提出后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被附加、拓展、深化而产生的种种涵义,包括“原始自然”、“境界自然”、“价值自然”等方面的涵义。那么,剥去文化和历史影响的层层外壳,“自然”一词最初在《老子》那里最初有着什么样的涵义呢?刘笑敢教授通过“自然”的“造词义”、“词语义”,特别是 “哲学义”对《老子》中的“自然”一词进行了探讨,刘教授的结论是,“自然”在《老子》中的含义不可能是大自然,也不是人的个体本性或无意识的因任外物的行为方式,而是道所体现、圣人所追求、百姓所享有的自然而然的秩序。刘教授把这种含义下的“自然”称为“人文自然”。

    刘笑敢教授学识渊博,论证材料丰富、力求科学严谨,体现了学术研究中浓厚的实证主义风格,其所得出的关于“自然”一词的结论也表达了他对《老子》一书的独到见解,拓展了在座师生关于道家学说的理论视野。讲座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在座师生纷纷就自己的疑问和不同观点与刘教授进行探讨交流。讲座最后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