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的“经典、经学与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1月24日在深圳召开。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围绕儒学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儒学的现代诠释、经典教育等问题展开探讨,关注当代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使本次大会成为一次名副其实的儒学盛宴,以期推动儒家诠释学研究的发展。
本次大会是继2013年“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2014年“儒学的当代发展与未来前瞻——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之后,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高水平的国际性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参与本次盛会的学者以及提交论文的规模、所涉话题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前两届。大会由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与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协办,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儒学对人际交往有着积极意义
与会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充满智慧,对于当代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认为,儒学对社会文化建设有着根本的意义。即使我们不经常引经据典,但哪怕在今天汉语的常用词汇中,也能感受到它促进健康人性与合乎理性的积极力量。
经典必须不断诠释和理解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会的另一关注重点是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北京社会科学院教授洪汉鼎在其演讲中表示, “如果我们记住这一诠释学真理,我想中国经典诠释哲学就有了新生。西方诠释学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即经典的普遍性并不在于它的永恒不变,而在于它不断翻新,永远是活生生的新的东西。文本作为一种经典,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文学的,还是历史的,它都必须不断与现代的语境相联系,必须不断诠释和理解。”
重点关注经典教育
景海峰教授认为,透过对经典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将自己的生命情志融贯到圣贤义理的陈述之中,并且把经典的意义和自身的悟解结合起来,拉近经典叙述与解经者之间时空距离,在普遍意义的获得和拥有上能够与历史的传统保持一致。“从儒家经典解释的根本意义来讲,只有义理是可以绵延永久、伸达无限的,在解义的过程之中,每个生命个体都可以思接千古,与圣人展开直接的‘交谈’与‘对话’,融化经典的神圣性于凡俗的日常生活之中,来体证生命的独特意义,从而与经典所凝聚的共识和普遍性同在。”
本次大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经典、经学与儒家思想的现代阐释”,就“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建设的作用”、“现代新儒学的历史方位”、“儒学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圆满的成功。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一个基础扎实的学术活动在深圳举行,必将推动“深圳学派”的建设,对深圳学术界发展具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