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红英,文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5—2018年于中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各1项;入选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二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论文类三等奖。
主要文章:
1.《七十年代的话语“围城”——读〈沸腾的群山〉和〈中国行日记〉》,《文艺争鸣》,2013.2;收入程光炜教授主编的《七十年代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2.《读解李晓桦的〈蓝色高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3.8。
3. 《作为“预言”的新世俗传奇——读王安忆的小说〈香港的情与爱〉》,《文艺争鸣》,2014.2;收入程光炜教授主编的《走进枢纽点:1990年代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
4.《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再激活——论〈白鹿原〉的深层历史意蕴》,《中国文学批评》,2016.4。
5.《一种写实的小说创作策略——重读王安忆“写作的四个注意点”》,《文艺争鸣》,2017.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8.4。
6.《认知日常生活中人的激情——王安忆小说中的“激烈”之恋》,《文艺争鸣》,2020.8;《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1.2;获第十届深圳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论文类三等奖。
7.《同时代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黄子平先生访谈录》,《新文学评论》,黄子平、胡红英,2017年1期;同时收入黄子平教授以下著作:《革命•历史•小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灰阑中的叙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文本及其不满》(译林出版社,2020年)、《黄子平访谈录: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山东画报出版社,2025年)。
8.《时代故事、他人与痛苦——李晓桦小说〈世纪病人〉中的历史追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
9.《在海派文学与“五四”文学的传统之间——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继承性问题》,《当代文坛》,2021.1。
10.《大历史视野下小人物的脆弱诗意——王安忆小说中的情感困境及其制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3.5。
11.《重构诗意的日常生活想象——王安忆小说〈天香〉与〈红楼梦〉的对话》,《文艺争鸣》,2023.8;《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4.3。
12.《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李今教授学术述评》,作者胡红英、朱佳宁、刘彬,《名作欣赏》,2023.11。
主持项目: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红楼梦》文化资源与中国当代文学”,2016年6月。
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左翼文学视野下的粤语文学研究”,2024年7月。
教授课程: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基础写作
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
《红楼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新时期小说艺术流变
当代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