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深大人文论坛第279期讲座在人文学院1100大会议室举办,此次讲座由到访的吉林省教育学院柳玉峰教授主讲,主讲题目为:天地之道—重读《中庸》。
柳玉峰,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现吉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其主编的《国家新课标语文教材》(八年级上下册,长春版)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讲座开始,柳玉峰教授首先提出问题:何为中庸之道?他认为是“天地之道”,并且指出“中庸”是出自程颐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其次,柳玉峰教授再次提出问题:孔子有没有哲学?他以孔子的《论语》为例,解读孔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柳教授还提到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柳教授强调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接下来,柳玉峰教授摘录《中庸》具体的语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为在座师生详细解读。
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专家,柳玉峰教授此次讲演观点明确,向在座师生清晰地呈现了中庸哲学中蕴含的卓越智慧。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在座师生纷纷借此机会就相关问题与柳教授进行深入的探讨。
讲座最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