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深大人文论坛第315期讲座:深圳大学与我的“文学三十年”

来源: 本站
2018-11-19

11月16日,深大人文论坛第315期讲座在人文学院1100大会议室举办,此次讲座由到访的薛忆沩博士主讲,主讲题目为:深圳大学与我的“文学三十年”。

薛忆沩, 工学学士,文学硕士,语言学博士。1996年到2002年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出版有20余部文学作品,包括《遗弃》《空巢》等5部长篇小说,《深圳人》等6部中短篇小说集,《文学的祖国》《献给孤独的挽歌》等6部随笔集。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并且两度获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及瑞典文出版。

讲座伊始,薛忆沩教授介绍了他从1988年发表的处女作《睡星》算起,正好是他进入当代中国文坛整整三十年。薛忆沩教授将他的“文学三十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文学生命是从1988年至1991年的年初,薛忆沩教授定居于深圳,这是意义重大的移居。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生活为薛忆沩教授随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深圳也因此成为薛教授第二次文学生命开始的地方。从国内到国外的迁移标志着薛教授第三次文学生命的开始。这其中出现了许多的奇迹。比如在“异域”生活了五年之后,薛教授突然注意到自己对母语的感觉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这种语感的突变不仅成为薛教授随后十年创作的动力,还导致了其引起文学界极大关注的“重写”,对自己几乎全部作品的“重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例。薛教授强调正是自己在异域甘于寂寞的生活,这个特例才有可能存在。薛教授表示:“为了文学,我必须‘生活在别处’。”

接着,薛教授回忆起在深圳大学创作《出租车司机》作品的经历。他表示《出租车司机》创作灵感来自深圳深南大道上的车流,“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特性是流动的,而司机的服务对象也是流动的,这双重的“流动性”正好与薛教授心目中的“深圳人”的处境相吻合。

讲座尾声,薛教授呼吁在座的年轻学者,给自己定一个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比如要写出从来没有人写出过的作品,同时永远盯住美学金字塔的尖顶,千万不要落入任何世俗的圈套,然后做不懈的努力,直到精疲力竭、身心交瘁……写作是需要巨大的耐心和耐力的长跑。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地址:深圳大学汇文楼一层
邮编:518060
电话:(0755)26536124 
传真:(0755)26536124
手机端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