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图像与生成——法国哲学家德鲁兹论绘画艺术

来源:
2024-04-22

3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姜丹丹教授做客深圳大学人文讲坛,作了题为“图像与生成——法国哲学家德鲁兹论绘画艺术”的演讲。讲座由人文学院张以明教授主持。

 演讲中,姜丹丹教授分析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观点,透过爱尔兰裔艺术家作品的图像分析提出相关的思考,重新提问如何理解图像之谜。德勒兹认为,“反再现”或“非再现”的工作,是哲学与艺术必须面对和承担的职责,哲学要从把现实作为“原型”模仿的关系之中抽离出来,重新思考人与世界、与现实的直接、感性的关系。而通过处理图像的具体问题,德勒兹实际上重新处理了哲学与艺术在做出了与“再现”模式决裂之后,如何领会图像与真实、生成与创造的问题,这些思考汇拢在其“生成论”的理论范式之中。立足于这一根本立场,不断地抵抗各种“俗套”的程式,重新赋予思考与艺术以新的活力。

在姜丹丹看来,德勒兹借助绘画、音乐、文学等其他领域的例子,讨论不同力量的交会,这些力量交会在画面的空间中,成为生存的隐喻。德勒兹通过图像对这些力量的存在进行反思:创造意味着用跟无形的力量进行搏斗的方式面对所有可能消解生命的力量,这样的艺术创作就超越了再现或模仿层面,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形象,用这样的方式对抗生存有限性带来的威胁。

   扭曲变形的图像在德勒兹看来是严肃的生成过程,他梳理分析了二十世纪艺术史中的图像,思考图像从固定陈式中解放出来的路径,让图像能传达生命根本层面的感觉。现代艺术思潮普遍对于具象进行反叛,如何重新出发、如何看待图像的功能及生成的问题,多个维度的融贯性平面可能是一个出路。现代艺术具有具象、抽象两大重要范式,要找到超越它们的第三条道路:一方面要摆脱模仿再现模式建立的局限,另一方面要建立有身体感的图像,以直达感觉和认知的中枢神经系统。艺术思考要和预先形成的、各种潜在图像决裂,跳脱固定结构、超出范式,创造变形的图像。德勒兹认为生成论恰恰是在这个层面思考生成的过程,包含着各种偶然性。画家培根在艺术创作中把摆脱俗套的工作推向制高点,这是二战后艺术家和思想家都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是生命存在必须面对的任务——要避免落入陈式窠臼。培根不走寻常路,既不是要纯粹抽象,又要调动具象化,重构重组,既消解了固定形态,又要重新生成视觉潜能的可能性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对德勒兹来说是真正的当代艺术转折点,打开了他在生成论当中思考的领域:消解了结构,与固定形式对抗,又重新生成了秩序,具有创造性的双重功能。


地址:深圳大学汇文楼一层
邮编:518060
电话:(0755)26536124 
传真:(0755)26536124
手机端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