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3月21日上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弋灵带领40余名师生前往深圳市残友集团福田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开展“思政第一课”,实地学习残友集团艰苦奋斗、热心公益、创新科技的发展道路,深入探究科技赋能人文发展的融合路径。人文学院党支部书记代表董理、郑鑫、严贤婷、胡诗涵,党建组织员彭彬锐参加。

残友集团创始人郑卫宁先生首先介绍了集团的基本情况和创建历史,重点介绍了残友集团作为社会组织,以数字科技赋能残疾人高端就业的创新模式。残友集团创始人之一、软件公司负责人刘勇先生带领师生进入集团内部参观,系统介绍了集团在生命科学、软件开发、BIM咨询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从“三位一体”治理模式、“百城万人”残障大学生就业服务品牌等方面,阐释了集团“友好共赢、赋能尊严、感恩奉献、自助助人”的企业文化。

随后,在座谈交流中,郑卫宁以残友软件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为例,结合DeepSeek等AI模型,介绍了人工智能体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用,并指出人工智能与应用场景的适配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郑卫宁特别指出,科技发展过程中坚持对人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关怀,是残友事业发展的核心根基,强调要尊重并坚守每一个生命的自我价值。

弋灵表示,参访残友集团以残障人士为主力军筑造高科技企业的实践,是思政课的创新形式,让我们近距离感受AI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也更加深刻领悟到残友集团勇于开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弋灵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人文社科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她强调,残友集团的发展成就启示我们,文科学子既要坚守文化根脉,扎实专业基础,构筑人文底蕴,也要把握科技前沿脉搏,主动拥抱技术革新,以人文智慧赋能科技创新,让技术更有温度,让发展更具厚度,在不懈奋斗中书写新时代文院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师生在座谈中还就科技发展下的人文价值、残障群体的高质量就业、AI模型在学习工作中的运用、青年学生的奋斗成长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座谈尾声,郑卫宁以“世界是你们的”寄语文院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砥砺奋斗,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本次行走的思政课中收获良多,深受鼓舞。

活动最后,师生合影留念,本次“思政第一课”圆满结束。

(图、文/胡诗涵)